「保姆」变妻子,儿子反成争产人?诵盈律师以诉促调守护半生温情
原告:冯晓蓉
原告代理律师: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赵瑞珀律师
被告:滕政伟
(本案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2025年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调解室内,一场特殊的遗产继承纠纷正在调解。原告冯晓蓉望着被告席上的小儿子滕政伟,眼眶泛红。她从未想过,自己会与亲生儿子对簿公堂,争夺丈夫留下的最后一份保障。
“曲焕文的房子,理应全部由我继承。小伟虽然是焕文的继子,但他还年轻,而我除了这套房,什么都没有了……”冯晓蓉声音哽咽,向法官陈述着自己的困境。就在气氛凝重之际,在代理律师赵瑞珀的见证下,滕政伟做出了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自愿放弃继承权。一场看似对立的家庭纠纷,在法律的框架与亲情的呼唤中,寻得了温暖的出口。
01.案情介绍
冯晓蓉与第一任丈夫育有两子,丈夫于2004年不幸离世。为了抚养年幼的孩子,冯晓蓉曾与第二任丈夫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并未孕育子女,后因感情不和而分开。为了生计,2017年,冯晓蓉经人介绍,来到时年80岁的曲焕文家中做住家保姆。
曲焕文为人忠厚,因早年家境和身体原因一直未婚。冯晓蓉的悉心照料,让这个冷清的家重新有了烟火气,两位跨越了世俗的眼光,于2020年正式登记结婚。当时,冯晓蓉与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小儿子滕政伟尚未成年,也随母亲一同住进曲家。此后的五年里,三人共同生活,曲焕文与滕政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形成了法律上认可的扶养关系。
然而,命运的考验再次降临。2025年,曲焕文因病离世,留下位于西城区的一套拆迁安置房,未留遗嘱。关于这套房子的归属,瞬间将这个刚刚获得温暖的家庭推向风口浪尖。曲焕文去世后,其法定继承人仅有妻子冯晓蓉和形成了扶养关系的继子滕政伟两人。然而,围绕这套房子的归属问题,这个重组家庭内部的平静被打破。冯晓蓉年事已高,没有固定收入来源,担心老无所依,希望儿子能放弃继承,将房产全部留给自己保障晚年。
而已步入社会的滕政伟,虽理解母亲的担忧,但对自身权益的模糊认知,也让母子间的沟通陷入僵局。亲情与现实的拉锯中,无奈之下,冯晓蓉在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赵瑞珀律师的帮助下,将儿子滕政伟诉至法院,请求确认其对该房屋的全部继承权。
02.案件焦点
赵瑞珀律师接案后,迅速梳理出本案的三个核心争议点:
1. 继承权的确认:在无法定遗嘱的情况下,形成了扶养关系的继子滕政伟,是否与配偶冯晓蓉享有同等的法定继承权?
2.调解的可能性:如何在厘清法律权益的基础上,弥合母子间的亲情裂痕,找到既能保障母亲晚年生活,又能维系家庭和睦的解决方案?
3.亲情与利益的平衡:法律裁判之外,如何引导当事人认识到,母子亲情远比一套房产更为珍贵?
03.办案经过
面对这起夹杂着复杂亲情的纠纷,赵瑞珀律师没有选择机械地推进诉讼,而是迅速对案件进行了精准研判,制定了一套“法律明晰为前提,情感疏导为核心”的办案策略。
第一步:夯实法律基础,明确权利义务。赵律师首先向冯晓蓉透彻分析了《民法典》关于法定继承的规定,明确指出:由于滕政伟在未成年时与曲焕文共同生活,已形成扶养关系,法律地位等同于亲生子女,与冯晓蓉同属第一顺序继承人,原则上享有平等的继承权。这让冯晓蓉对诉讼风险有了清醒的认知,避免了不切实际的预期。
第二步:全面收集证据,构建完整证据链。为了稳固冯晓蓉的诉讼立场,赵律师指导她系统收集并整理了多项关键证据:
身份关系证据:包括结婚证、户口本等,证明冯晓蓉的配偶身份及滕政伟作为继子的家庭关系。
共同生活证据:收集了过往的家庭生活照片、邻里证言、社区证明等,用以证实滕政伟与曲焕文之间长期、稳定的共同生活状态及扶养关系的存在。
经济状况证据:协助冯晓蓉开具了低收入证明,充分展现其缺乏劳动能力和稳定收入来源的生活困境,为争取法官的同情与调解倾斜奠定事实基础。
第三步:主导调解沟通,搭建亲情桥梁。法庭上,赵瑞珀律师据理在法庭调解阶段,赵律师并未局限于法律条款的对抗,而是主动扮演了“沟通者”的角色。赵律师向滕政伟耐心释法,肯定其继承权的合法性。赵律师恳切地对滕政伟说:“法律保障你的权利,但亲情呼唤你的担当。你母亲未来的安稳晚年,此刻更需要你的支持与成全。”通过对话赵律师着重向滕政伟说明了其母亲冯晓蓉目前面临的实际养老困境与情感上的不安全感,引导其换位思考。
第四步:申请司法关怀,减轻当事人负担。鉴于冯晓蓉经济困难的情况,赵瑞珀律师主动协助其准备了完备的申请材料,成功向法院申请了诉讼费用减半收取,切实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压力,体现了律师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04.调解结果
最终,在西城法院主持和赵瑞珀律师的积极促成下,双方当庭达成了调解协议:1.滕政伟自愿放弃其对曲焕文遗产的全部继承权。2.北京市西城区涉案拆迁安置房一套,全部由原告冯晓蓉一人继承。3.案件诉讼费(减半后)由冯晓蓉承担。
05.律师解读
本案虽以调解方式快速结案,但其间蕴含的法律要点与处理思路,值得深入剖析。代理本案的赵瑞珀律师指出:
1.“形成扶养关系”是继子女继承的关键。根据《民法典》,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仅存在姻亲关系并不直接产生继承权,必须形成事实上的扶养教育关系,才能拥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法定继承权利。本案中,滕政伟在未成年时与继父曲焕文长期共同生活,证据充分,其继承权是明确且受法律保护的。
2.调解策略是化解家事纠纷的利器。家事案件往往“清官难断家务事”,判决未必是最优解。本案中,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法律分析先行,降低双方预期;情感沟通随后,寻求共识基点”。通过让滕政伟理解法律赋予他的权利,他之后的“放弃”行为才显得更为珍贵和真实,是出于对母亲的爱与责任,而非对自身权益的无知。
3. 律师的角色不仅是辩护人,更是规划师与沟通桥梁。在此案中,律师的工作远超代理诉讼。首先是帮助冯晓蓉理性认识案件局面;其次是规划出一条既能实现她核心诉求(老有所居),又能保全亲情的路径;最终,是作为中立、专业的第三方,促成母子之间一次真正有效的对话。同时,成功申请诉讼费减半,是从细微处践行了对困难当事人的司法援助。
06.案件总结
《礼记》有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此案的成功调解,正是对此言的最佳诠释。
表面看来,这是一场母亲通过法律途径从儿子手中取得房产的诉讼;实质上,这是一次在律师专业引导下,一个家庭关于责任、爱与未来的深度对话。法律的介入,不是为了割裂,而是为了在规则明晰后,让亲情做出更纯粹、更温暖的选择。
赵瑞珀律师通过其专业的法律素养和富有同理心的沟通,不仅帮助一位老人保住了安身立命之所,赢得了物质上的保障;更帮助一个家庭修复了情感的细微裂痕,赢得了比房产更为珍贵的母子亲情。
这充分彰显了,在现代家事纠纷解决中,一位优秀的律师,不仅是当事人权益的捍卫者,更是家庭温情的修复师与社会和谐的推动者。
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成立十二年,是国内知名的遗产继承领域专业化精品律所。 如需了解更多继承相关法律问题,可以联系诵盈律所,获取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
在线咨询
热门文章
成功案例相关阅读
- 爷爷去世20年后凭空现遗嘱,诵盈律师火眼金睛辨真伪,助当事人守住房产
- 「保姆」变妻子,儿子反成争产人?诵盈律师以诉促调守护半生温情
- 诵盈律师巧破“宅基地权属”困局,助当事人赢得安置房排他居住权
- 当孝心遭遇诉讼:看诵盈律师如何为尽责子女打赢“身后”财产保卫战!
- 外甥女9年陪护老人遭质疑?诵盈律师助其破除保姆说,最终赢得房产!
- 四兄妹因为6份遗嘱闹上法庭,诵盈律师以诉促调助当事人单独继承
- 遗嘱有效≠全部有效,诵盈律师精准析产,据理力争为当事人争得232万补偿
- 九旬父母生前立遗嘱将不孝子除名,诵盈律师助当事人守住700万遗产
- 跨越38年恩怨未解,代书遗嘱引出13位继承人,诵盈律师助七旬老人夺回继承权
- 一场继承官司,牵出父亲隐匿的200万财产,诵盈律师为当事人多争遗产

